“十三五”期间我市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韩筱蓓 发布日期: 2020-11-24 08:52 浏览次数:

全域旅游、“黄金21条”、文旅融合、凉州论坛、文明创建……

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热词,将五年来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历程紧紧串联,见证着、记录着、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全面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形象,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政策扶持精准到位

2017年6月,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

2018年7月,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召开,对全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名市从空间路径上指明了方向。

……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决策很快传遍武威。

任成洁在天祝县鞍子山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听到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着眼发展造福千家万户的小旅游项目,家庭宾馆、农家乐休闲餐饮观光基地将会迎来新发展,效益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和任成洁一样感到振奋的还有古浪县古丰镇干部马忠孝,他说全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势在必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将给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和建设旅游强省等部署要求的重大决策,也是符合武威实际,顺应全市群众意愿的有力之举。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举全市之力打造旅游名市正逢其时。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规划,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分别制定40条和21条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措施,设立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持,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发展动力,被称为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21条”,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到多元化旅游品牌培育,从支持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支持举措,显示出了强大的“黄金效应”。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2016年至2019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5625.5万人(次),平均年增长率26.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1亿元,平均年增长率31.39%。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956.9万人(次),是2015年的2.5倍,同比增长29.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亿元,是2015年的2.84倍,同比增长34.36%……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威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在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正在拔地而起。

作为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通过挖掘汉历史文化、天马文化和雷台汉墓遗址公园及其周边提升改造,打造集遗址保护、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文创基地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5A级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创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主题景区公园,是充分挖掘武威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重点支撑项目。

9月5日,2020中国·民勤第三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在民勤县苏武沙漠大景区开幕,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

欣赏雕塑艺术、仰望璀璨夜空,在大漠里冲浪、时光廊道徒步……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全国首个沙漠天文科普特色小镇和驿站型沙漠旅游服务综合体,如今的苏武沙漠大景区已成为各地游客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没想到沙漠里能有这么多好玩的,我是被朋友‘安利’来的,回去会把这里介绍给身边的亲戚朋友。”郑海鹏是众多慕名者中前来打卡的游客之一,形态各异、富有艺术气息的雕塑和科技感满满的摘星小镇让他在朋友圈收获了不少赞。

项目是发展之基,类似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和民勤苏武沙漠大景区这样的文旅融合项目,在武威还有很多。

“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投资要求,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大项目,又有“铺天盖地”小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

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苏武沙漠大景区、五凉文化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凉州蜻蜓村、民勤红旗谷、天祝天堂村、古浪金水源等特色旅游示范村的培育以及凉州区被列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为乡村振兴奏响了一曲协奏曲。

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的同时,我市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天马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档案馆先后建成投用,兰张高铁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加快建设,S316线至白塔寺景区等旅游公路基本建成或加快建设。古浪黑松驿房车自驾车营地建成投运,武威游客集散中心及房车露营地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特色餐饮街区从无到有,现已建成凉州老街、北关市场、万达广场、红星时代广场、士林不夜城等餐饮美食街区。

历史文脉传承创新

和张骞对话,和岑参畅饮,和李白、王维、李益、阴铿穿越邂逅……8月21日,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如约而至。

“到了凉州,身上所有的记忆都被激活了,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一样,凉州词是如此深刻、如此深远、如此深入地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当中……”康震教授怀着对凉州文化朝圣的心情走向武威,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开篇,向大家讲述了《凉州词》的经典记忆,将现场观众带回到了烽火狼烟的大汉雄关漫道。

文旅融合,缺一不可。五年来,我市注重搭建文旅融合平台载体,先后举办四届凉州文化论坛,陆续邀请余秋雨、卜宪群、康震、王登渤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打造凉州文化品牌、提升凉州文化价值”作主旨演讲,邀请郦波、王立群、俞敏洪、徐兆寿等文化学者作客《凉州讲坛》《凉州文化沙龙》《凉州文化》,解读凉州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再次唤醒“凉州记忆”,给凉州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我市注重深化凉州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成立凉州文化研究院,建立中国社科院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和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举办纪念凉州会谈、“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编纂出版书籍,为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展馆不再是静态展示、单向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展馆兼学术、艺术于一体,是五凉文化最直观的展示……”10月19日,五凉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游客络绎不绝。

“五凉历史文化展必将为弘扬凉州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五凉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文化旅游名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凉文化博物馆负责人黎树科说,五凉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凉州文化弘扬研究,深入挖掘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成为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借旅游之船出海,而旅游借文化之根立足。

在深化文旅融合过程中,我市深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靓”起来、文化旅游“旺”起来,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助推武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产业带动风生水起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融”字上,如何融?怎么融?往哪融?用我市文化点睛全域旅游,把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吃、住、行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打造“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品牌。

我市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举办“陇上花开·乡约武威”“您是人间四月天,武威文旅邀您游”医护人员优待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启动短线游、市内游、周边游、乡村游市场,综合运用传统媒体、融媒体、新媒体,以全局视野、多维角度、立体手法宣传推介文旅产品,并实施“扫码游武威”等智慧旅游项目,将武威旅游全面融入“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金峰奖、“最美中国·优质旅游目的地城市”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2019全域旅游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精雕细琢的门楼,古色古香的院落,体验农事、现场采摘、睡大土炕、吃“盆盆鱼”…… 民勤县红旗谷,来自各地的游客尽情体验着原汁原味的“沙乡”风情,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天祝县,露营、徒步、篝火、赛马会,游客载歌载舞、扬鞭策马,过足了草原奔驰瘾,壮美的祁连山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天祝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避暑胜地。

古浪县以“红色、乡村、生态”为主题,精心打造古浪红色旅游品牌,推出红色旅游+花海观光、红色旅游+乡村记忆、红色旅游+户外拓展等“红色旅游+”产品,着力唱响“丝路要塞·红色古浪”文化旅游品牌。

而凉州区则凭着地理位置佳、基础条件好和人口资源丰富等优势,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西营温泉、普康田园、蜻蜓村家庭农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游人如织,市区周边几十公里处的农家乐宾客满座。

去雷台汉墓探汉风文化、华锐草原上骑马放歌、摘星小镇看璀璨夜空、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忆革命峥嵘岁月……“把武威人绿色的生活方式、多彩的文化习俗呈现出来,让游客去参与、去感受,这将是旅游市场的一大卖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陈晓峰说。

五年来,我市文旅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依托,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乡村游、民宿游等产品齐头并进,形成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同时,我市诉好乡愁情,擦亮生态底色,留住美丽乡愁。

在武威,春有玩、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旅游新格局已经呈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如今,这片热土上,一幕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戏精彩上演。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正成为无数旅游者心中的“诗与远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