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作者: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董丽俊 发布日期: 2020-08-25 17:14 浏览次数: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

——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凉州词》的经典记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8月21日,在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作了《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为题的主旨演讲,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开篇,向大家讲述了《凉州词》的经典记忆。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来到武威,来到凉州,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研究唐诗宋词多的人,到了凉州,就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一样。”康震在演讲中说,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写道:“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虽然没有“凉州”二字, 但这首诗的出发地是大唐首都长安,目的地是凉州。它以一个非常形象的方式展示了凉州和长安的关系,展示了凉州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正是凉州文化的意义所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所以,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而言,凉州意味着非常悠远的传统,一个永远都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居其中者,是武威郡。”康震说,凉州文化泽被大众,是影响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出发点,也是跟千千万万老百姓,特别是少年儿童发生共鸣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凉州词》。

康震说,唐诗的很多奇绝想象力并不是来自诗人的头脑,而是来自于富有想象力的凉州城这样的空间、景象。在武威、在凉州、在边塞,山也是一座城,山中筑城以山为城。诗人写诗,写的是悲切的生活,立足的是广阔的大唐疆域,而《凉州词》在这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凉州给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人,包括诗中的将士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巨大的精神动能。只有把凉州和《凉州词》放在大唐的文化当中,才能使得凉州和凉州的文化及其文化遗存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凉州情节的背后就是凉州的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在唐代,在唐以前早已有之。所以,唐诗里既有深情,也有主旋律。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康震讲道,中唐诗人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写道:“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这充分说明凉州战略地位的重要,也说明在唐代的历史中,凉州对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张籍之所以说“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是把凉州的命运放置在了自己对大唐整个命运的关切当中。在大唐,凉州的安危、河西的安危直接关切到大唐长安。所以,凉州的文化,要和现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只将凉州的文化,局限在凉州的视野里边,要像当初的这些诗人们写《凉州词》一样,只有这样,凉州的文章才能做大,凉州的文化才能走出甘肃,走出国门。

全媒体记者王瑾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汉魏六朝的凉州记忆


“回顾凉州文化,还应该以文献来说话。《汉书·张骞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地区归入西汉版图,自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西汉王朝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为河西四郡。”康震以一张西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地图向观众徐徐展开那段汉魏六朝的凉州记忆。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从边塞城市到西北重镇,凉州如何突飞猛进式地发展,康震给出了答案——从张轨开始。“西晋永宁元年,张轨任凉州刺史,着手对凉州文教。”康震说,在一个边塞城市,强调文教非常重要,张轨后来虽然自立为前凉,但是凉州的崇文重教、文明教化的开启,确确实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了张轨的前行,才有了后来南北十六朝时期对于中原文化的保护和保存。前凉时代,张骏督设三州,修筑宫城,将武威建成“拟于王者”的都城。当时的武威境内渐平、刑清国富、士马强盛。西汉时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武威郡南控岭南诸郡,东拒黄河险津,西有张掖、酒泉为后盾,处于河西、陇右的中心区域,经济富庶、有险可恃,成为政权国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继往开来,凉州文化或五凉文化,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传承历史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为什么叫伟大复兴?不叫伟大振兴?


  “实际上,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极大地振兴过。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泱泱大国梦,首先想到的就是汉唐气象,尤其是大唐。凉州对于大唐的文化营养的供给绝对不可忽略。”康震说。


  凉州文化内在的血脉拥有一种壮大的气象。“北朝时期,武威南控岭南诸郡,东拒黄河险津,西有张掖、酒泉为后盾,处在中心区域。虽然在历史上,凉州地区形成了一些少数民族为主的割据政权。”康震给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观点,所谓割据者,是因为当时大一统的政权分裂,各地方各民众要求得一个富庶、安宁的生活。这些统治者在当时为当地民众,无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上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可以说是保土一方。所以从各个地方的发展来讲,大一统王朝虽然分裂了,尤其是中原的政权意识分裂了,但是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这些政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正是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康震说,武威是当时割据政权的都城,中国古代立都非常重要,在农业社会的都城,对整个区域的整体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提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武威的发展,凉州的发展,正是因为都城文化的发展历程,才奠定了武威在整个西北地区的一个区域中心的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商贸、交通,民族融合,文化交汇,包括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汇。此外,没有军事重镇,就没有核心定位。通过汉、魏、北朝时期的发展,至少在唐前,以武威为中心的大凉州时期的区域,成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汉、魏,六朝凉州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大唐王朝的崛起做了非常重要的准备。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是非常丰富的,是非常多元的。最终百川汇东海,成就了现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态势。在这个过程当中,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五凉就是百川,五凉就是百舸,五凉就是千帆竞发当中的那几艘重要的航船。”康震说。

全媒体记者甘曜毓 高德强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大唐王朝的凉州记忆


  “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然则凉州不特为河西之根本,实秦陇之襟要矣。”唐代河西节度使,可以指挥北庭节度使,可以指挥安西四镇。河西节度是安西四镇及北庭节度使在兵员调动和财力两方面的督统。北庭及安西的军费均取之于凉府。谈到大唐王朝时期的凉州,康震旁征博引,从地理、历史、军事等角度为现场观众再现了大唐王朝的凉州记忆。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河西走廊是沟通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阻断北方游牧民族和青藏高原的交通,其得失对长安有重要影响,唐西北边境的战争,也多数围绕凉州进行。”康震说,凉州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是因为它作为当时割据政权的都城,对这一区域整体的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提振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凉州奠定了它在整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地位,与此相应的是商贸、交通、民族融合、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汇。


  汉唐时期的凉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早在东汉时期,凉州就是商贸发达的城市,“市日四合”“贤于内郡”。到了唐代,出现了“凉州七里十万家”“人烟扑地桑柘稠”的盛况。康震认为,以凉州为核心的河西地区是唐朝进入西域的重要通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等唐代著名诗人笔下的《凉州词》,千百年来被人们诵咏不衰,成为人们恒久的边塞精神记忆,在中国艺术创作史上薪火相传。


  “大唐文化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盛世情结影响深远……”康震说,在汉武帝的眼中,凉州就是他自己的一方土地,但是到了唐代,到了高祖,到了玄宗,他们看凉州跟汉武大帝,跟十六国的这些君王,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康震说,在唐代诗人的笔端,凉州是音乐之都,是梦幻之城,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大都会。盛唐的凉州,多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经济、文化的特质鲜明。


  王棨在《元宗幸西凉府观灯赋》里写到:“到杳杂繁华之所,见骈阗游看之人。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以如画,清夜荧煌而似春。郡实武威,事同仙境,彩摇金像之色,光夺玉蟾之影。”上元灯节,凉州城里仿佛有千万条银色烛龙在翻腾,十里长街风光甚殊。大街上,夜空荧煌美妙犹如春天,简直是人间仙境。唐代诗人元稹形容一种新的舞蹈式样“西凉伎”:“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在白居易的笔下,凉州舞狮“刻木为头丝作尾”,眼睛镀金,牙齿贴银,“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因此,康震认为,研究凉州和凉州文化,必须认识到大唐在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极为特殊的重要性、大唐内政的重要性,它酿造了凉州和凉州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

全媒体记者韩筱蓓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一阙词,一座城,点亮了诗唐的灯光,映红了凉州的长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酒筵上甘醇的美酒盛满夜光杯,歌伎们弹奏着琵琶助兴,想到即将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开元六年,西凉都督郭知运率兵击败吐蕃,向朝廷献捷,向唐玄宗进献凉州曲,唐玄宗命教坊排练乐舞,并为乐曲填写新词,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凉州词。”康震从凉州词的由来讲述着凉州词与凉州文化的关系。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康震讲到,《唐语林》记载“天宝中,乐章多以边地为名,如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也。”换句话说,凉州词,不是孤立的。在唐玄宗天宝年,当时很多流行的乐章、歌曲大都以地名取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康震从不同角度提炼和展示了凉州词的艺术魅力、文化精神,听众也从中领略了浑厚灿烂、开放包容、气象恢宏、创新发展的凉州文化。康震认为,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必须使民族的文化有着世界性发展的眼光,而且有着向全世界和全民族前进的内涵,才能是世界的。

康震觉得,如果要对凉州文化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康震以长安文化、洛阳的文化、幽州的文化、凉州文化举例,认为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一个重要标识,尤其凉州文化,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全媒体记者见习记者张婷 记者陶星默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以《凉州词》开场,《凉州词》结束,近两个小时的主旨演讲,康震教授紧紧围绕凉州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以来,中原移民进入河西,中原文化,兼以西域、中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凉州一直是中国北方文化中心,体现了凉州文化的深厚积淀,兼具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

除此之外,康震认为,武威出土了大量的汉晋简牍,磨嘴子、旱滩坡发现了包括《仪礼简》《医药简》《法令简》。康震说,凉州文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佛教文化。特别是北凉时期,佛经的传译兴盛,由于地处河西走廊东口,武威也成为中原与西域高僧的驻足地,石窟寺艺术大为繁荣。鸠摩罗什就是当时的佼佼者。

走进武威 凉州归来——康震品《凉州词》与凉州文化


在康震看来,西凉乐、龟兹乐、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乐舞文化、歌赋文化也是凉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西凉乐对唐代歌赋文化的影响深远,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凉州词。

康震说,在跨时代融合与包容并蓄中,凉州文化曾激发沙场将士铁骨豪情,曾为华夏文化注入新鲜血脉。凉州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边塞文化等众多宝贵遗存交融生辉,无不印证着凉州对于华夏文明、中国历史以及国家边疆永固、长治久安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一个重要标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