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日期: 2020-09-04 08:57 浏览次数:

出兰州一路西行,穿越乌鞘岭,遥见古丰镇,走过黑松驿,就是古浪县城了。


古浪处在沙与山之间,要论旅游资源,似乎有点贫乏,能叫得上名字的景点就只有八步沙了。但踏访古浪的山山水水,寻觅芳踪,总会在田畴、沙山、河谷之间看到别样的风物,体味到不一样的韵致,如果能静下心来,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在乌鞘岭西北与冷龙岭之间,有一处遗世独立的所在,便是青眼迎人的古丰镇。驱车前往,这里小院疏篱,烟村依稀,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蒙古包、农家乐、钓鱼塘等,传递出浓浓的农家风情,现已成为当地居民周末休闲的绝佳去处。


黑松驿,距离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的一个小镇,别具风情,在炎夏里成为人们避暑的胜地。新建的自驾游营地,各种规格的帐篷、房车排列整齐,接纳四方来客。人们在这里除了能吃到当地各种美食之外,夜晚还可围着篝火跳锅庄,自助烧烤,更能在帐篷中看夏夜的星星,听蛐蛐唱歌,享受到都市里难得的清凉一夏。


而在红色旅游方面,古浪资源丰富,尤其是到坐落于县城西南边的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就能感受到当年西路军鏖战沙场的壮烈场面,让人心中为之振奋。在纪念馆的革命烈士墓前,听着白杨树叶的沙沙作响和调解员的解说,仿佛看到了当年刀枪拼杀的真实场景,不由让人热血沸腾。


正是这些不同元素的组合,构成了古浪独具特色的旅游品位。它们在平淡的岁月里,独具芳华,兀自散发出别样的情致,默默感染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位访客。


风景,在这边以不同寻常的姿态闪现,让人们的匆匆脚步不由慢了下来,并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古浪的过往与沧桑,荣誉与魅力。


01

遥远的回响—古浪战役纪念馆


8月3日早上,记者驱车前往古浪战役纪念馆采访。在县城西南边一处绿杨掩映的院落中,纪念馆赫然映入眼帘。此时朝霞满天,彤云飘飞,令人心情为之一振。


古浪战役纪念馆现址,曾经是红西路军第9军古浪战役的遗址,新馆修建于2002年。古浪战役纪念馆的修建为更多的人讲述了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迹,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武威市国防教育基地,武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里,1936年11月11日,红军西路军与马元海部队进行了三场艰苦鏖战,最终以红军取得胜利告终,但红军却付出了2400多名将士的生命。


三场战斗中,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是干柴洼突围战,红军伤亡200多人。当晚,9军以27师为后卫,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撤离干柴洼,向横梁山进发。由于撤离仓促,一些较重的伤病人员,一时难以随部队转移,隐蔽在当地群众家里,敌人二次进村后将他们全部杀害。干柴洼突围战是红军过河以来第一次挫折。


当解说员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前来纪念馆参观的许多观众默默地开始流泪。据金馆长介绍,纪念馆自2002年开馆以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省内外人士慕名前来参观,感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古浪:风景这边独好


古浪战役纪念馆广场战斗群英像雕塑


古浪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要陈设了以“挥师进河西,组成西路军,突围干柴洼,阻击横梁山,血战古浪城,血染战旗红,丹心昭日月,浩气永长存”等8个部分33个单元,共收藏了900多间革命文物。在这里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当时红西路军在古浪浴血奋战的悲壮战史。


在这里,很难想象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将士们依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侵袭,也足以证明了他们对于革命的赤诚忠心。


这是一种穿越了历史云烟的回响,虽然遥远,却依然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02

精神的高地—八步沙林场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八步沙林场采访,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已经等候在林场门口。

古浪:风景这边独好


郭万刚在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向参观者介绍治沙情况


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的主业是治沙种树护林。就在记者去的这一天,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八步沙干部学院兼职教师。当天,包括郭万刚在内的14人被八步沙干部学院正式聘请为兼职教师。


八步沙林场现在的知名度几乎和库布齐、赛罕坝一样高了,如今已成为甘肃的一张名片。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林场三代治沙人39年来扎根荒漠,不懈奋斗,将曾经“沙齐墙,驴上房”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沙漠绿洲,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2019年8月21日,在甘肃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称赞他们是当代愚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八步沙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肆虐的风沙侵蚀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1981年,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六人在合同书上摁下指印,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户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39年来,以“六老汉”及其子孙三代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职工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已完成治沙造林20多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近40万亩,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2019年3月,中宣部授予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如今,“六老汉”的子孙们传承老一辈治沙精神,坚守八步沙林场,继续保卫家园斗风沙。


郭万刚说,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林场视察后,前来八步沙林场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八步沙林场已被南开大学、省委党校等18个省级以上单位命名为党性教育基地,承接省内外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现场教学170多期1.1万多人次,累计有2689批次13.59万人次党员干部到八步沙林场开展专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实践等活动,党性教育特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和认同。


来林场的人,都要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亲自开沟治沙的眼窝子沙,请郭万刚讲述当时激动人心的场景。刚开始,郭万刚的讲述更多是介绍,随着学习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来八步沙林场举行主题党日的机关单位不断增加,郭万刚开始着手整理林场发展历程等资料。


今年以来,随着出省旅游的逐步放开,许多外省外地自驾游的游客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纷至沓来八步沙参观游玩,感受老一辈治沙精神,游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据郭万刚讲,去年以前,以单位集体组织参观的人占了差不多70%,而今年个人自费来游玩参观的占了70%,这说明八步沙的精神感召力越来越强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正好遇到广东自驾过来的一家九口人在八步沙纪念馆前合影。由此可以看出,八步沙正成为人们的精神高地,八步沙精神正在感召着新一代的人们,凝聚着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03

野性的胜地—金水源丝路驿站


毫无疑问,金水源丝路驿站对外地人来说,是一处陌生的所在。这处所在就坐落在古浪县西靖镇阳光新村。


走进驿站,民俗小院、黄河灯阵、滑雪场、沙漠卡丁车等,让人眼前一亮,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让整个驿站充满神韵。


据驿站的周经理介绍,这里东邻宁夏中卫,南依天祝县,西邻凉州区,北靠内蒙古阿拉善,极目远望,周围的沙漠、雪山、草原尽收眼底,风光独具,充满野性色彩。

古浪:风景这边独好


金水源丝路驿站


金水源丝路驿站项目,由古浪县金水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实施,该公司以“公司+沙产业+扶贫+文化旅游”为目标,规划农耕文化展示区、研学游与户外营地区、沙漠越野活力体验区等八个以民俗农耕和驿站文化发展为基准的园区,形成观光、度假、娱乐、文创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产业。项目秉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区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绿化环境。至目前,已投资3亿多元完成沙漠绿化1800多亩,培育、种植各种树种220多万株,远远望去,绿意葱茏,沙柳依依。


近三年来,该公司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连农带农”的发展理念,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80个,解决临时就业人数达5万人次以上。同时也进一步带动手工艺、土特产、餐饮、游乐等经营销售350户,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园区绿化、管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民俗文化一条街、民俗小院、九曲黄河迷阵、沙漠越野赛道等观光休闲娱乐设施,滑雪场、沙漠卡丁车等部分娱乐项目已开始运营。2019年,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周经理告诉记者,金水源丝路驿站被评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武威市“一核五星”“三带四区”核心发展区。未来一级客源可辐射青海、宁夏、内蒙古西部、兰州及本地周边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以西安、太原、石家庄及北京为主;三级客源逐步扩大至全国大中城市。本着面向本地市场起步,逐步延伸中等城市和扩张至渤海及长江三角市场提升,该项目将成为古浪县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同时,该项目紧盯阿拉善英雄会,并把英雄会沙漠探险项目做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对前往阿拉善自驾沙漠冲浪的越野爱好者进行培训,然后从这里发车前往主会场。这一举措,无疑会从阿拉善英雄会分一杯羹出来,既丰富了丝路驿站旅游内涵,也扩大了客源,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04

极致的夏天—黑松驿自驾营地


黑松驿是丝绸古道古驿站之一,北距古浪县城约15公里,是一条长约9公里,最宽处约300米,最窄处只有100米的峡谷,它就是“扼甘肃之咽喉,控五凉门户”、号称“金关银锁”的古浪峡。而黑松驿正处于古浪峡与乌鞘岭之间的中心点上。


黑松驿自古以来商旅兴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据乾隆十四年修《古浪县志》记载:驿站堡墙高3丈,开南北两大门六小门,内有九井,形似“纱帽”,这里全盛时期,人烟稠密,市面繁华,有“小凉州”之美称。可惜在民国十八年的古浪大地震中该堡夷为平地,其城墙遗址在今黑松驿村赫然可见。

古浪:风景这边独好


黑松驿自驾游营地


该地由于处于峡谷之间,气温昼夜相差极大。白天高温时和兰州等地相差不大,但一到午后,气温即开始下降,到了晚上则凉风习习,暑气尽消,是我省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之一。到达这里也很方便,从天祝安门下高速公路,沿老国道或跨越乌鞘岭,开车甚至连一小时都不到。


甘肃公航旅集团正是看中了黑松驿得天独厚的这一特点,去年在镇上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黑松驿自驾游营地,同时旅游扶贫,安排当地50多位村民在此就业。


8月2日下午,记者来此采访时,正是一个星期天。走进高大宽敞的游客接待中心,有许多游客正在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大厅里香气四溢,让人不禁食指大动。在自驾游营地里,各种规格的房车也齐备,上下水齐全;各色帐篷如花朵一般陈列在草地上,家庭游、亲子游要素一应俱全。在这处消夏避暑的胜地里,晚上不仅有篝火晚会、烧烤,有令人醉心的音乐会,还可在帐篷和房车里看星星,真正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与闷热,享受一个极致的夏天。


据营地负责人介绍,自今年5月以来,来这里露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尤以武威、金昌的游客居多。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这里一下子来了上千人露营,营地工作人员几乎忙不过来,一星期旅游收入就达30多万元。随着这处营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响,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强。


黑松驿,隐匿于大山褶皱之间的古镇,正焕发出新的姿彩,成为我省河西一带著名的避暑胜地。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