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凉州半台戏
发布日期: 2021-06-08 08:50 浏览次数:

凉州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

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重镇

是中华诗词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

世人从一曲妇孺皆知的

《凉州词》知道了凉州



在武威地区民间流传着一个戏曲品种

针对“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种民间小曲戏

人们称之为“半台戏”

2008年,凉州半台戏被公布列入

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半台戏原本是以当地的民歌俚曲

为基本声腔的表演艺术

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山陕眉户的曲牌声腔

一方面逐渐引进了兰州鼓子的行腔伴奏

加上原始古朴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化装表演

自发而分散地发展并活跃于乡间田头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

经并置、溶解、互补和化合

形成了有凉州特色的眉户剧——半台戏

凉州半台戏诞生于农村

其观众亦多以农民为主

后来逐渐走向城市

其观众面亦扩展到市民、商人

社会影响逐渐扩大

凉州半台戏因其人员设施

和服务对象的制约和引导

其剧目以传统折子戏

和风趣幽默的生活小戏为主

常演的较有名的剧目有

《李亚仙刺目》《田三婆倒灶》

《两亲家打架》《三娘教子》

《张连卖布》《刘海撒金钱》

《小放牛》等二十余种

其风格以粗犷通俗见长

适于农村乡野娱乐

凉州半台戏舞台虽小

但表演却面面俱到

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

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

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

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曾几何时

凉州半台戏活跃于乡村里社、屋宇田间

为人们送去一场场传统的文化盛宴

乡间老少一边欣赏,一边聊天

家长里短、风流趣事,戏里戏外,热闹非凡

凉州半台戏是一份颇有份量的民间文艺遗产

是博大精深的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升沉兴衰,给予了人们丰富的启示

即在民间文艺的发展过程中

应有吸收引进、为我所用的胸怀

以小为主、动作灵活的应变能力

贴近生活,着眼观众的艺术追求

以不违俗陋、不附风雅的品格立于不败之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