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那么多石窟壁画,颜料居然是进口的?
信息来源: 甘肃农民报 发布日期: 2021-09-27 18:53 浏览次数:

武威天梯山石窟留存下近400平方米壁画,马蹄寺现存800多平方米的壁画,炳灵寺留存下的壁画近1000平方米,麦积山石窟则超过1000平方米,榆林窟现有壁画超过5600平方米,莫高窟的壁画更是高达5万多平方米……

壁画那么多,颜料从哪来?

魏晋隋唐年间,河西地区开凿了大量的佛教石窟,这些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栩栩如生的彩绘佛像。这么多的壁画和彩绘佛像,需要多少颜料?而这些颜料又从哪儿来?

你可能想不到,这些颜料除了产自河西走廊本地的植物颜料如红蓝(一种植物),用铜生锈法制备的矿物颜料氯铜矿等,很多都需要从外国进口。

其中,用作白色颜料的胡粉购自龟兹,用作蓝色颜料的青金石则是从阿富汗进口的;用作红色的朱砂来自西域的鄯善、吐谷浑等国……

在9月24日举行的2021“一会一节”上,五凉文化论坛作为其中的重要项目,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河西学院、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

五凉文化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承办。这群来自国内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通过论坛深入沟通交流,挖掘五凉文化,传承丝路文脉。关于魏晋隋唐间河西走廊石窟壁画所用颜料来源的论述,便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潇鸫在论坛上提出的。他通过对魏晋隋唐间河西地区佛教石窟的开凿和颜料贸易的分析,探究魏晋隋唐时期河西走廊和西域、中亚国家商贸往来的繁盛,以及五凉政权期间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军事各方面的盛况。

丝路重镇敦煌有何秘密?

历史上的敦煌曾经是丝绸之路重镇,中西文化和商贸交汇的集散地,五凉时期西凉政权的文化中心。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在论坛上作了《五凉时期的儒家文化》学术报告。她讲到了西晋末年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引起的中国社会动荡,最终将中国历史的车轮引向东晋十六国的大分裂时代。在地处河西走廊的凉州地区,也相继或同时建立了五个地方性政权:安定乌氏人张寔建立的前凉(317-376年,都姑臧);略阳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386-403年,都姑臧);京兆人段业、临松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南凉(397-414年,都乐都、姑臧),陇西成纪人李暠建立的西凉(400-421年,都敦煌、酒泉)。

西晋末年,京都长安残破,中原往河西走廊避难的儒士、百姓很多,受到凉州刺史张轨的妥善安置。五凉政权统治者们将兴学重教、礼遇儒士作为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开创了官学推广、私学师承与集体传授等多种儒学教育方式并存的繁盛局面。

河西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贾小军作了题为《五凉政权与中国不间断的文明史》的学术报告。他提出,五凉政权守护、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在分裂、战乱时期得以保存、发展而没有中断;五凉政权继承并发扬了汉代开发 西域的精神,并运用政治智慧,在西域地区设置郡县,进一步巩固了西北边疆,使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辖并未因战乱、分裂而中断,从而维护了汉代以来历代开发西域、巩固边疆的成果;五凉政权守护着丝绸之路,使古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未曾中断;五凉政权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在凉州发扬光大,并继续东传,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未曾中断。

他的报告提出了“五凉政权保存、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守卫西部边疆,并继承汉代以来对外开放精神,发扬光大佛教并继续东传,因而在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史中具有独特地位”的观点,让人们对五凉政权的作用和文化价值有了重新评估和认识。

五凉文化论坛再现敦煌魅力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元林作了《从凉州词与敦煌舞看凉州文化的两种张力》学术报告。他提出,自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设立“河西四郡”开始,到公元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彻底取代陆上丝绸之路为止的1500年间,河西地区一直是东西交流的大通道,而武威和敦煌就是扼守这条大通道的东西两端“咽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央政权视角中的“凉州”就是指包括武威、敦煌在内的整个河西地区。在河西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凉州文化,打上了地方特有的历史和地理烙印,呈现出“一刚一柔”的两种鲜明张力。“刚性”张力就表现为以“凉州词”为代表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守疆卫国的家国情怀”;“柔性”张力就表现为以敦煌舞为代表的“刚柔相济的审美意趣、开放包容的丝路胸怀”。

此外,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培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尚永琪、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等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在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五凉文化论坛,对于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精髓,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和包容兼蓄,讲述丝绸之路精彩故事,打响做亮“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形象品牌,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