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发布日期: 2022-03-28 15:10 浏览次数:

从广袤神秘的华锐草原到苍茫浩荡的大漠风光,从威武大气的雷台汉墓到巧夺天工的天梯山石窟,从科技感十足的摘星小镇到绿海绵延的万亩花田,从古朴典雅的武威文庙到充满民族风情的冰沟河景区,再到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遍布乡村的采摘胜地、融景于城的湿地公园……

近年来,我市围绕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积极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建设新高地,一幅色彩斑斓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六个新武威”的奋斗目标,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大凉州文化挖掘、保护、研究、阐释和弘扬力度,延续历史文脉,擦亮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新武威更是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

推动文旅融合 整合资源强实力

气势恢宏的天马文化、灿若繁星的五凉文化、博大精深的凉州儒学、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高雅绝伦的西凉乐舞、特色鲜明的西夏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使得武威沉淀为一方文化沃土,也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文旅融合,“融”出一片新天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我市有条件、有优势。

近年来,我市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万千新气象,铺开了大发展格局。

举办白塔寺、雷台、普康等文化艺术灯会,民勤沙雕艺术国际创作营、苏武沙羊节等文化活动,建成市级文化产业基地2处,培育规上文化企业7家,挂牌成立25个市级非遗传习所,以文化为载体提升旅游品质;启动“十万学子游武威”活动,培育建成武威醋大妈食品等23家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出文庙开笔礼、成人礼等研学产品;依托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主题旅游深度融合……

这一件件亮眼的文化大事折射出一个事实:逐步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日渐成为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加快项目建设 产业推进添动力

天马漫步园、天马博物馆、天马博览园、天马文创孵化产业园……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正在武威城北拔地而起。

作为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通过挖掘汉历史文化、天马文化和雷台汉墓遗址公园及其周边提升改造,打造集遗址保护、历史教育、旅游休闲、文创基地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5A级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创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主题景区公园,是充分挖掘武威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重点支撑项目。

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提档升级……武威在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愈行愈远。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投资要求,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大项目,又有“铺天盖地”小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

截至目前,我市实施高质量发展重大文体旅游项目17个,完成投资26.15亿元,全省最大文化旅游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完成投资42.78亿元,所有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品质提升及改扩建项目一期、古浪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开放运营。

在武威,春有玩、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旅游新格局已经呈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抢抓发展机遇 创新引领增活力

大气恢宏、精剪细刻的剪纸;极具视觉冲击力、重彩细腻的凉州水陆画;远近闻名、风味独到的古浪挂面;更有极具民族风情的天祝华锐服饰制作技艺、活灵活现的凉州皮影戏、别具特色的民勤毛毡制作技艺……

在南城门广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全市精选的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展示与展演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这样的新业态正不断推动武威文化“走出去”,吸引外地游客“走进来”。

围绕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我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与体育、研学、交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增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实施产业融合行动。

近年来,鼓励引导文旅企业投资研发特色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培育了市文旅集团武小威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威旅游开发公司、天祝卓玛绣等一批文创企业, 开发出马踏飞燕文物仿制品系列、沙雕沙绣系列、“红秃头”手工拉面系列、“醋大妈”凉州熏醋系列、“沙宜生”养生保健系列、“高原小白”毛绒玩偶系列、武威贵金属旅游纪念品系列、西夏字文化衫系列、彩绘鸠鸟直尺等20大类500多种旅游商品。西夏仿古陶瓷制品、“沙益生”系列产品、“高原小白”毛绒玩偶、“书城不夜”书灯分获2017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甘肃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春晓熏醋系列、苏武小镇香菇牛肉酱鲜椒酱分获2018年、2019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争取落实省级“非遗”项目“甘冬尔和杨达儿”“非遗”专项保护资金20万元,民勤曲子戏和天祝唐卡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7项。

提升服务水平 打响品牌展魅力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武威在思考、在行动。

天马剧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建成投用,天梯山石窟专题展、李铭汉故居及翰林园、贾坛故居、五凉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4A级旅游景区连接道路,进一步完善游步道、停车场及餐饮购物、旅游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上线“扫码游武威”小程序,实现武威全境导游、导览、导航各项功能全覆盖。

连续举办四届凉州文化论坛,邀请余秋雨、卜宪群、王子今、康震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武作主旨演讲;举办凉州马文化研讨会、“ 簡 ”述中国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多项文旅活动;开通武威文体广电旅游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和知乎、抖音、快手等平台账号,形成了近70个新媒体组成的宣传矩阵;组织参加“环西部火车游”活动,强化武威市与周边省市在旅游资源互补、市场共建、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

景区升级建设如火如荼,一批旅游新名片新鲜出炉……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合力攻坚。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让武威正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绽放满园芬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武威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必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